养生药酒(20个关于一日三餐的“养生建议”,都是错的,很多人都被误导了!)养生一日三餐口诀是什么,

来源:网络日期:2023-04-04 00:02

据身心健康先驱报消息,“多清心能补气”“蔬果有前段个霉点还能吃”……许多有关三餐脍炙人口的“养生之道提议”,其实可能是错的,坑了许多人。

肉类类

1. 吃水果肉类能快速瘦身,错!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firstlook营养科副主治医师李缨2020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则表示,吃水果肉类瘦身这种方式很不推荐。

肉类属于最经济、实惠且对肝脏、肾脏经济负担最小的热量来源,并且人体大脑中枢神经细胞唯一热量来源为血压,因此吃水果肉类是不对的,只是提议在选肉类时,多选择粗牛羊肉。①

2. 肉类只吃粗牛羊肉才好,错!

老人家吃绿豆,以占当天全数肉类数量的三分之一为宜,最多不少于三分之一。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陈启众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介绍,人们通常白天活动多,中午可多吃点绿豆,有利消化;晚上则最好吃细粮,不要吃绿豆。②

3. 多清心才能补气,错!

“胃不舒服?喝点粥养养吧!”这些话你信了吗?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贾凯2017年接受身心健康先驱报专访时则表示,并不是所有的胃病病人都适宜清心。比如,有胃食管淋巴结炎病的病人就不适宜清心。这是因为粥比较稀,病人喝下去以后容易引起淋巴结炎,从而造成胃部泛酸,会加重病情。这类病人不提议排便过多的止疼,他们适宜排便硝酸锶或半固体的食物。③

4. 豆腐卡路里快,要多吃鸡肉,错!

有糖尿病病人吃豆腐后测血压比吃鸡肉后血压值要高,于是认为豆腐升血压速度要比鸡肉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营养科主治医师林宏吉2014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则表示,实际上,同等重量的面粉和大米所含碳水化合物、血压指数非常相似,对血压的影响没有不光大的差异。不管是鸡肉、面条还是豆腐,少年人饮用一定要控制量,合理摄取。④

蔬果类

1. 蔬果吃不如,并不影响身心健康,错!

蔬果吃不如,没啥大不了的?错!科学研究表明,蔬果吃不如可能是“要命”的事。

2019年,权威医学杂志《医学期刊》发布了全球饮食生活习惯领域的大规模科学研究——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生活习惯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经济负担。其中,仅在2017年一年:因为蔬果没吃够而死亡的人数约有200万。⑤

《中国居民营养指南(2022版)》提议每人每天摄取200~350克新鲜蔬果,也就是半斤左右。

2. 蔬果发霉了,挖掉还能吃,错!

有些老人家生活习惯长期储存蔬果,时间长了,对于有小霉点或者腐坏面积较细的蔬果,生活习惯割去腐坏部份,继续饮用。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营养科单滢2018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提醒,霉菌产生的毒素可以从腐坏部份,通过蔬果汁液扩散到果实的其他未腐坏部份。因此,对于变质蔬果,无论变质面积有多大,都提议全数丢弃,不要再饮用了。⑥

3. 水果蔬果能互相替代吃,错!

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奥尔塔2019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指出,蔬果和水果很不同!水果的种类更多,不光是浅色水果的营养价值更高,每餐的水果要占全数营养的三分之一,水果的品种要多样,保证有三分之一是浅色水果。而每日有一份蔬果就可以了(一个苹果或橙子大小的蔬果,或者一捧量的小蔬果),不能互相替代。⑦

4. 蔬果要久泡去除杀虫剂残留,错!

“这样杀虫剂没有泡出去,微量元素全跑掉了!”奥尔塔则表示,水果蔬果中的微量元素大部份都是水溶性,不光是有些人把水果切好了再去烫,这样遗失的更多、更快!蔬果中的微量元素一般比较娇气,较长时间烫和冷却都很容易遗失,许多还怕因光照被氧化,这就是不提议较长时间冲洗、较长时间冷却、较长时间光晒的原因。⑦

身心健康先驱报资料图。曹子豪 摄

鱼肉类

1. 偏淡饮食生活习惯就是要吃菜吃水果肉,错!

“偏淡饮食生活习惯”是许多慢病的饮食生活习惯原则,可许多人在执行“偏淡饮食生活习惯”方案时,常常不敢吃鱼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治医师石劢2021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指出,所谓的“偏淡饮食生活习惯”,并不是指素食。“清”主要指少油脂,“淡”则说的是做饭要少放盐,以及少放糖、少放麻、辣等重口味调料。⑧

2. 海产和维C一起吃等于毒药,错!

网上有个传得很火的说法:“海产中富集的五价砷化合物可能会与维生素C反应,产生剧毒的毒药。”

北京佑安医院药学中心主管药师马燕2018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则表示,实际上,正规渠道出售的海产都会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砷含量不得少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公斤0.5毫克,按此推算,要达到中毒效应,需要吃150公斤海产和十几斤蔬果,这远远少于胃的承载力。还有科学研究人员在模拟胃液中的科学研究发现,维生素C不能单独将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需要与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共同作用才可以。⑨

3. 吃鱼鳞能补充胶原蛋白,错!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2019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则表示,鱼鳞中的确含有一定量的胶原蛋白,但是它的含量还不如猪皮优秀,更何况胶原蛋白在各种蛋白质中根本算不上优质蛋白质,消化吸收率远比不上鸡蛋,即使吃到人体内,也不能直接转化成人体的胶原蛋白。⑩

4. 猪肉盖章的部位不能吃,错!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在2020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谈到,猪肉的印章是用饮用色素做成,印章的蓝色液体是食品蓝检验标记专用液,它主要是由亮蓝、甘油、酒精、蒸馏水以及维生素C等物质混合溶解制成的,只要专用液符合食品卫生相关要求,吃下去并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章的颜色,一般卫生许可部门加盖的是蓝绿色,有些地方是其他颜色,但不管是蓝色还是红色,都是合格猪肉,与猪肉的好坏并无关联。

饮品类

1. 少量喝酒有益心脏身心健康,错!

2022年,世界心脏联盟发布简报《酒精消费对心血管身心健康的影响:误区和措施》。

世界心脏联盟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红酒作为一种“有益于心脏身心健康”的饮料一直在各种饮食生活习惯中得到推荐。葡萄酒中存在的白藜芦醇以其对轻度至中度饮酒者的心脏保护特性而闻名。然而,这些谎言终被戳穿,有些显示“有益”的科学研究是由酒精企业赞助。

世界心脏联盟则表示,“证据非常明确,任何程度的饮酒都可能导致失去身心健康生活。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会增加一个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房颤和动脉瘤。”

2. 骨汤、浓汤才有营养,错!

现在许多人爱喝“浓汤”,认为久熬的骨汤、浓汤有营养,可以补身体!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余学清2019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指出,过于追求“老火汤”,或者喝汤太多,会与肾病产生一定关联。

炖煮时间过长,汤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高嘌呤的摄取,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血尿酸的升高或尿酸水平的骤升骤降,除了会引发痛风急性发作外,还可能导致肾脏以及心血管的损害。

身心健康先驱报资料图

3. 鲜榨果汁是身心健康饮品,错!

许多人懒得吃蔬果,为了身心健康,就选择把蔬果榨成汁喝。但是,权威实验报告显示,果汁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身心健康!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乐春柳2014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指出,蔬果是固体食物,吃一两个会感觉很饱,但果汁是流质,不能提供饱腹感,两三杯可轻松下肚,不知不觉摄取了过多糖。而且通过刀片打出来的果汁,蔬果中原本抗氧化的效力减少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此外,鲜榨果汁过滤掉了果渣,丢掉了宝贵的纤维素。

4. 饭后喝酸奶助消化,错!

吃多了喝点酸奶帮助消化,但实际可能并不能帮助消食,反而长肉。注册营养师李圆圆2015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谈到,许多人以为饭后喝酸奶或乳酸菌饮料能消食健胃,但事实上吃饱之后再喝,助消化作用不大。而且酸奶本身是一个饱腹感较强的食物,饭后喝会觉得更饱,会额外增加热量。

营养类

1. 坚果吃得越多越好,错!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营养科中级营养师卢连2022年在接受南宁台专访时介绍,市面上的综合坚果包一般是夏威夷果、碧根果、核桃等坚果,按照一包30克计算,在普通人正常饮食生活习惯的前提下,每天吃一包坚果很容易导致脂肪摄取量超标。

吃完饭后再吃大量坚果,就会造成一日当中热量摄取过量,不光是晚餐后还一边玩手机、刷剧,一边吃坚果,很容易发胖。因此,坚果的摄取量不是越多越好,吃得适量才能获得身心健康。

2. 土鸡蛋营养价值更高,错!

近些年,菜市场里的土鸡蛋比洋鸡蛋价格更高,有人认为散养的土鸡蛋更天然、更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2015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则表示,所谓“笨鸡蛋”、“土鸡蛋”、“柴鸡蛋”,指的都是农家散养鸡蛋,并不比普通鸡蛋更营养。据畜牧学的科学研究资料和食品测定数据,散养鸡蛋和鸡场蛋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不大,维生素AD含量略低,omega-3脂肪酸比例略高。而蛋黄颜色与饲料原料有关,和养殖方式无关。如饲料中增加青菜叶、藻类、玉米等有色原料,或特意喂类胡萝卜素物质,蛋黄颜色自然变深。

因此,从营养价值看,是不是农家养的笨鸡蛋并不那么重要。

3. 蛋黄中胆固醇高不能吃,错!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营养科营养医师陈彬林2019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指出,许多人吃鸡蛋把蛋黄丢掉了,殊不知鸡蛋里许多营养物质其实都存在于蛋黄中。

对于许多人担心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太高引起高脂血症,目前已有多项科学研究表明,在我国成年人中,适量的鸡蛋摄取(平均每天约1个鸡蛋)与缺血性心脏病、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出血性脑卒中等的风险降低有关。

4. 自制养生之道药酒能养生之道,错!

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中药师夏婕妤2018年在身心健康先驱报发表文章指出,自制泡药酒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一方面,配制、保存、饮用不当也可能造成药酒变质,误饮后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另一方面,未经医生诊断,擅自饮用有药效的自制药酒可能与自身体质不符,会适得其反,还可能留下许多安全隐患,甚至出现中毒现象。

举报/反馈


首页
电话
微信
联系